繁体   简体  

摘錄自﹕《邪魔登講台》

第四章﹕玄學

 

冥想例子

  

如果對美國基督徒提到「Meditation」,他們很可能會說,「有什麼不妥?聖經豈不是也叫我們要默想神的話?」可是,聖經的默想和新紀元的冥想是完全兩回事。(英文字Meditation,中文可翻譯為冥想或默想,是兩件迴然不同的事,中文詞彙意義比較清楚。)聖經的默想指沉思、反省;新紀元冥想卻是﹕「一個控制思想的過程,以至能和無限高層的意識〔泛神之意〕聯絡。」[1] 換言之,人控制思想,叫頭腦空白,終於進入變異意識狀態,這樣就是真正的冥想。

邪靈教導 

有人也許不知道﹕導靈 [鬼靈] 們非常喜歡教導冥想辦法,甚至詳細說明。導靈拉撒烈就是其中一個,牠曾經教導三個冥想方法﹕打開柵欄、回家之門、愛的主題﹕觸摸。[2]

拉撒烈在「打開柵欄」冥想法中教導說﹕首先,找一個舒服的位置、鬆弛、從七數到一。然後,觀想(visualize)自己在一個樹林裡,觀想林中樹木、地面、樹枝、樹葉。牠提醒我們﹕「你觀想得愈清晰逼真,你的冥想就愈成功。」然後拉撒烈說,觀想自己在森林小徑上漫步,這小徑通往一個柵欄。在柵欄前面有一塊空曠地,地上有四包禮物。牠指示我們把禮物拆開,細看和觸摸這些禮物。拆開禮物之後,推開柵欄,那麼,就可以開始柵欄後的一個「神聖的旅程」。最後,牠說﹕「當時候到,你準備好,你可以慢慢從冥想中出來。」[3]

除了這個練習,拉撒烈還教了兩個冥想辦法,所用的技術,基本上相同,只不過是觀想不同的景色。

世俗心理學

世俗心理學家所教的冥想技術,明顯和導靈教導相同。夏闢(Carl Happich  )曾經非常有系統地研究冥想,當時並沒有太多人留意他的工作,但今天的超心理學家卻對他非常有興趣。筆者在著名的超心理學家塔特(Charles Tart)的書中看到他所教的冥想辦法,如下﹕ 

夏闢非常強調呼吸,因為呼吸練習可以幫助冥想狀態漸漸來臨……當呼吸練習使冥想者產生生理反應之後,他可以開始第一個心理練習,叫做「草原冥想」,首先,重複冥想師傳授給他的幾個字〔咒語之意〕,觀想自己離開房間、經過城市、越過田野、來到一個草原,這草原遍滿野草和鮮花,這時冥想者可以享受一下這草原。然後他返回他本來的房間、睜開眼晴、講述他的經歷……接著,第二個練習叫做「高山冥想」,和第一個練習很相似,冥想者到郊野去,慢慢爬上一座山。他經過一個森林,最後達到一個山峰,在峰頂,他看見一大塊空地。第三個練習叫做「教堂冥想」,這次,冥想者經過一個樹叢,到達一個教堂,走進教堂,在裡面逗留一段時間。最後,夏闢指示冥想者想像自己於一個老舊的噴泉旁,坐在一張長凳上,細心聆聽潺潺流水之聲。[4]  

基督教心理學

非常不幸,基督徒心理學家所教的冥想技術,大同小異。奧斯本(Cecil Osborne)博士是一個浸信會牧師、一個「原始治療者」(primal therapist),又是加州「柏林甘中心」(Burlingame Center)的主任。

奧斯本教導一個冥想鬆弛技術﹕他強調鬆弛的重要,首先找一個舒適的位置,然後深呼吸,繼續放鬆身體各部分,譬如眼晴、肌肉、肩膀等等,直到全身都鬆弛。他解釋說,當放鬆之後,你可以請上帝賜你平安、和諧、和聖潔。然後,奧斯本教導一個冥想技術,非常接近草原冥想﹕觀想自己躺臥在柔軟的青草上,觀想大樹、蝴蝶、潺潺的溪水、歌唱的小鳥,還要感受到所有的東西。他說,沒有必須做的事情,也沒有需要擔心的事情。如果你想起日常俗事,將它交給主。然後奧斯本說,繼續放鬆,再深的進入「裡面真正的自我,這也是神的居所。」[5]

還有一點,更叫筆者痛心﹕中國教會絕對不甘後人。葉萬壽先生是香港「心自寬輔導訓練服務」的創辦人,該組織曾經長期開班教授催眠術,現在亦經常教授精神語言程式(Neuro-Linguistic Programming,簡稱 NLP)。葉先生在《一分鐘沙灘》中所講的鬆弛技術如下﹕

第一個練習是呼吸﹕躺下、放鬆全身、留意自己的呼吸 ……腹部一脹一縮。第二個練習是肌肉鬆弛和收緊的練習﹕呼吸…放鬆……留意自己的呼吸 ……感覺肌肉放鬆和拉緊……留意自己的呼吸……感覺肌肉鬆弛和收緊的對比……(葉萬壽不斷地說﹕放鬆……留意自己的呼吸……) 

然後,葉萬壽先生請學生用想像力,進入下面這幅圖畫﹕在一個週末清晨,到達自己最喜歡的沙灘……赤腳走在沙灘上,溜達溜達,清晨的海風吹來,感覺輕滑的沙粒撫摸著你的腳,給你一種舒服的感覺,你慢慢地溜達,聆聽海洋的聲音 ……海風撫摸你的臉孔……令你清爽舒服……天邊傳來海鷗的聲音 ……太陽照在沙灘和水上,非常溫暖 ……暫時忘卻一星期來的工作和責任……你看見自己在沙灘上溜達,感覺自己那無憂無慮無拘無束…………藍天、白雲、陽光、沙灘、清風、碧海……讓大自然洗滌我們的心靈、讓大海沖走我們的的疲累和煩惱…… [6](葉先生非常有創意,香港沒有草原,所以他教導人觀想海灘,但是從上邊的例子可見,所用的圖畫並不重要,因為觀想就是觀想。) 

你認為上邊的幾個例子是否有什麼分別?筆者認為﹕根本沒有分別。 

 



  [1] Paula B. Slater and Barbara Sinor, Beyond Words: A Lexicon of Metaphysical Thought (Upland, CA: Astara Publishing, 1993), 195.  [2] Lazaris, The Sacred Journey: You and Your Higher Self  (Palm Beach, Fl: NPN Publishing Inc., 1988),  178-205. [3] Ibid., 178-85.  [4] Kretschmer, “Meditative Techniques in Psychotherapy,” in Altered States of Consciousness, ed. Charles Tart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1969), 220-21.  [5] Cecil Osborne, Meditation/Relaxation: The Secret of Inner Peace (Waco, Texas: Word, 1974), cassette tape side one.  [6] 葉萬壽,《一分鐘沙灘》(香港﹕Innerspace輔導服務,錄音帶,1997




為了證明拉撒烈的語錄並非虛構,現將該幾頁的圖像放置下面﹕

lazaris_cov_01   lazaris_cov_02

lazaris_179

lazaris_181

lazaris_183

lazaris_184

分享於:https://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347194535472388?comment_id=347194745472367&offset=0&total_comments=1&pnref=story

 

 

回《邪魔登講台》介紹

回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