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千奇百怪(新紀元運動中的其他信念)

新紀元的陷阱》第

張逸萍

 

 

 

新紀元不是一個有系統的宗教信仰,沒有經典或教條為根據,更沒有統一的組織,除了汎神論和輪迴是兩個主要思想之外,很難有一些人人都同意的理論。但是,下面是一些相當普遍被接受的信念﹕

 

宗教觀念

在宗教方面,很多人都相信﹕

 

(一)神

新紀元運動中的神不是一個有位格的神,是一種能量。玄學家認為人類以有限的心靈所能明白的神是一個龐大的、不可知的、虛無的能量,他用能量的振動去創造世界。[1] 撒但也沒有位格,也不過是負面的能量。[2] 聖經雖然是神的話,但是因為神常用各種方法和我們接觸,直接和我們談話,所以聖經只是上帝和我們溝通的辦法之一。[3] 什麼辦法呢?新紀元人物相信人可以藉著各種冥想辦法經歷神的臨在。事實上,他們更認為冥想使人變作神,這一族類的「神人」可以擁有各種屬靈能力。

 

(二)耶穌

新紀元圈子常常談論耶穌,但是他們認為耶穌和你我無大差別,不過他是一位偉人,要來指導我們,叫我們明白自己內在的神性,明白自己也是一個偉大的靈魂。[4] 耶穌是人類中幾個被膏為「基督」中的一個,所以「基督」只是一個職位,[5] 不是耶穌這個人。

 

(三)人

有些新紀元人物相信人的靈魂老早就存在,當一個人出生的時候,他有四個身體﹕肉體、精神、感情、和靈性,而靈魂將四者聯合起來。[6] 靈魂多次獲得機會,得到肉體,來到世上(輪迴)。現在有好些新紀元人物接納靈魂伙伴(Soulmate)的觀念,就是一些靈魂在未到世上來的時候,大家老早同意合作進行某些計劃。[7] 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靈異能力,因為人本來就是神,他能夠決定自己的生命,創造自己的現實,他是自己的主人,只對自己負責任。每個人裡面都有一個「更高自我」(Higher Self),有神聖的能力,而且知道這個人生命中的一切,相對的另一部分是「較低自我」(Lower Self),就是人的欲望和愛好。[8]

 

(四)罪和救恩

新紀元人物不談罪,因為他們認為罪並不存在,新紀元運動雖然沒有統一的信仰,但是「沒有罪」是一致同意的信條,從一般人到名人,到名鬼,沒有異議。名鬼黃發(Ramtha)說﹕「上帝不會審判你」,[9] 「如果你相信你有罪,你就完蛋了。」[10] 自稱曾經和神交談的和殊(Walsch)說人人都是好的,沒有罪人,罪的觀念來自以恐嚇為手段的宗教。[11] 自稱曾經是多年基督徒的新紀元人物莫亞(Moore)表示,「一位慈愛的神不可能將他的兒女送往地獄永刑。」[12] 所以,人不是因為自己的罪過而受苦,乃是因為對自己的神性無知而受苦。[13] 那麼,救恩就是能夠明白自己的神性。[14]

 

(五)宗教

既然耶穌不過是基督之一,歷史上也曾經出現過很多基督,譬如佛陀、穆罕默德等,而且萬物本為一,你、我、耶穌、佛陀基本上同一,加上所有宗教的教導都有相同之處,所以,所有宗教信仰殊途同歸。如果你去問一位新紀元人物,他的宗教信仰是什麼,一個典型的回答是﹕我是一個基督徒,也是一個佛信徒,也是一個回信徒,也是……,反正都一樣。

 

人生哲學

新紀元圈子的人生哲學並不獨特,稍為留意,現代哲學和心理學在社會上所「推銷」的其實不相上下﹕

 

(一)主觀主義

就是說,所有事情都由自己的見解所決定,這個道理不但應用在屬靈的事情上、知識上、道德上、當然也用在人生態度上。常聽見的口號有﹕「做你自己的事」,「按照你的感覺去決定」等等。一位新紀元大師曾說,「好和壞,不過是名字,隨時可以從一件事物上移到另一件事物上,只有符合我心意的事物才是好的,相反的都是壞的。」[15]  因為每個人自己決定善惡,所以主觀主義常常帶來相對主義,你的真理是你的真理,我的真理是我的真理,好和壞不過是同一件事物的不同觀點而已。那麼,聖經中的絕對道德觀念就變成有礙自由進步的老古董。

 

(二)自我主義

如果自己能決定好壞善惡,自己當然是世界的中心,自己坐在寶座上,所以新紀元圈子常有「自愛」(self-love),「自信/自尊」(self-esteem)之類的字眼。名鬼柯連(Orin)曾經詳細解釋這些詞彙,它說,「自愛就是接納自己現在的樣子」[16],「自愛就是走出內疚[的感覺][17],「自信/自尊就是相信自己是對的,雖然過兩天未必作如此想,但是你仍要覺得自己是正確的,要對自己有好感」。[18]

 這番道理的確是有一點橫行霸道,但是新紀元人物絕不同意這就是自私,因為他們也常常談及愛別人,說自愛是愛別人的基礎。撇開聖經道理不提,這種人生哲學倒是令人開朗積極,放眼於事物的光明面,正如柯連說,「你的態度決定你怎樣經歷這個世界。」[19]  似乎有點可取。但是一個人如果不承認有罪,拒絕任何內疚,只努力建立自信/自尊,有什麼結果呢?曾經是新紀元人物的基督徒士葛(Brad Scott)把這些人生哲學融會貫通,說,「人人都應該有高度的自信/自尊,不能有內疚……沒有內疚,照理亦沒有罪,如果沒有罪,就不需要救恩,如果不需要救恩,耶穌要來做什麼?」[20] 原來,看來光明璨爛的理論可以把人導入歧途!這些自愛/自尊/自信的哲學,現在不但泛濫社會,而且已經進入教會,基督徒不可不謹慎。

 

(三)無條件的愛

新紀元人物一天到晚把「愛」掛在嘴邊,尤其喜歡談「無條件的愛」(unconditional love),但是,基督教的「無條件的愛」是指神愛我們,不是因為我們有什麼功績善行,祂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就為我們死,神的愛其實是有條件的,不過祂自己為我們付了代價而已,神的愛不是包容罪惡的愛,可是新紀元中的「無條件的愛」卻沒有罪的觀念。有一系列的中文新紀元書藉把這一點解釋得非常清楚﹕「新紀元倡導"無條件的愛",是基於我們的"神性"……這不是"貪愛",不帶私慾,不帶強迫性,不是"己所欲,施予人";而是溫柔地接受,溫暖地關懷,並且是由愛自己開始……把這愛擴而充之,像陽光一般地普照,無條件、無要求、無批判……"無條件的愛"簡單的講,可說是to be and let be。」[21]  換言之,就是你好我好,不拘善惡,一視同仁,一概接納。 

再深入一點,新紀元的愛不是聖經中的愛,也不光是一種感情,而是「創造和維持宇宙的能量,所以愛就是神自己」。[22]

 

(四)《神蹟的課程》

新紀元名鬼「耶穌」所啟示的三厚冊《神蹟的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已經印行超過一百萬冊,被翻譯成各種樣的文字[23],可見它的影響甚大。這套書揚言可以糾正人生態度,分解人際間的磨擦,它說人有一種錯誤的態度,叫做「影射」(projection),即是說,我們相信自己有罪,恐怕上帝處罰,所以把這罪疚影射在別人身上,對自己說﹕這罪並非在我裡面,是在別人身上,我不是那有罪的人,別人才是,因為人人都想和自己的罪惡疏遠,所以我們也和別人產生隔幕了。[24]

 既然認為這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根源,《神蹟的課程》提出了三步的解決辦法﹕(1)承認問題是在自己身上,不是在別人身上;(2)正視自己的內疚,明白是自己所虛構的,因為內疚並非來自神;(3)讓聖靈將你的內疚感除掉。[25]

 這個新的「態度治療」雖然聽似有大學問,可是不過重唱舊調——沒有罪,沒有審判,無需內疚。

 

道德倫理

新紀元運動的道德就好像一件量身定制的衣服,完全適合個人,聖經的絕對道德標準被擱置一邊,頂多是一個選擇而已。曾經在這個次文化中晃了十五年的基督徒貝亞(Baer),報導各方面的道德和社會現象如下﹕[26]

 

(一)家庭結構瓦解

家庭破碎的程度令人震驚,有很多人為了追求自己的靈性開悟,而自願丟棄兒女,即使仍然和兒女同住,他們也常常忽略兒女。

 (二)男女無別

因為每個人都要平衡自己裡面的陰陽兩極,所以男人必須在思想和行為上學得更女性化,而女人反之更男性化。

 (三)同性戀

同性戀是廣泛被接納,無論你選擇的是同性戀,是異性戀,你同樣是在彰顯「你的真理」。

 (四)性解放

婚前性行為和婚外性行為都是被允許的,是合道德的,他們的藉口是「愛的表達」、「勘探潛能」、甚至「因果業力」。新紀元人物愛參加週末講座或退修會,不但是為求知,也為有機會踫上一個願意和他立刻上床的異性。

 (五)天體主義

雖然不是每一個新紀元人物都讚成天體,但是天體的團體活動和各種與性愛有關的學習班是相當普遍。據說,不怕暴露自己的身體是一種自我接納的表現。

 (六)離婚

如果沒有絕對道德標準,性解放流行,離婚率自然高。他們也常用「因果業力」為離婚的藉口,譬如「我們前生的因果業力已經消除了」,或者「我們可以來生繼續去分解因果的問題」。

 (七)墮胎

在這麼一個性解放和家庭制度瓦解的環境中,墮胎當然是被允許的事,經常發生,良心少有控告,因為這不竟是因果業力所至。 

(八)迷幻藥

雖然不是每個新紀元人物都吸毒,但是,使用LSD或其他藥品幫助意識改變,並非罕有。

 (九)笑裡藏刀

貝亞曾經營新紀元生意,他說,在新紀元活動中,個個笑臉迎人,和譪可親,但是背後卻是勾心鬥角,互搶生意,為名為利。〔這也難怪,人性而已〕

 (十)大家向錢看

貝亞又說,凡有賺錢機會,大家一窩蜂湧去掘金,譬如,1984-85年才有人開始談水晶,幾年間就馬上出現了一大批的水晶商、專家和講座,水晶的價值也漲了好幾倍。屬靈事物和開悟方法,樣樣都貼上價錢牌,樣樣都非錢莫問。貝亞感嘆說,基督教卻有很多免費活動,不但如此,救恩也是白白的,正如聖經說,「你們白白的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太十8)。

 

其他

新紀元思想不單來自東方宗教,也受西方玄學,和現代「科學」所影響,這種大混合的現象,尤其可見於他們的宇宙觀﹕

 

(一)宇宙觀

新紀元人物相信有很多個宇宙存在,有說共七十二個,每個宇宙都由一些特別的靈界個體所管理。西方玄學家認為人的言行思想都記錄於亞卡色記錄(Akashic Records)中,在人輪迴的時候,這些特別的靈界個體就以這些資料為根據,幫助人計劃下一生,好叫他們進步。[27]

 (二)宇宙年齡和歷史

因為輪迴的觀念比較適合一個較長的時間,所以一般新紀元人物認為地球年齡甚高,有說是四十億年。如果這是真的話,地球可能經歷了多次的山川變動,所以很多新紀元人物也相信八萬年前,有人住在勒慕利亞(Lemuria[據說是一個沉入印度洋的大陸],一萬到一萬五千年前,曾經有有人住在阿特蘭提斯島(Atlantis[據說後來沉入大西洋][28]

 (三)多重向量的宇宙

新紀元人物相信我們現在所見的物質世界是三向量的,但是,這個宇宙卻有多重向量。現代物理學家相信時間是第四向量,新紀元人物相信還有第五或更高的向量。所以,有很多物質世界觀念無法解釋的事情,都可以用多向量世界的觀念來解釋,因為他們相信有很多個體存在於其他向量的層面(靈界)[29],他們可以在不同的向量層面活動,也參與在我們的生活中,向我們提供資料或指導。

 (四)飛碟和外星球人

新紀元圈子不但相信它們的存在,而且對之狂熱,並有各種解釋,請見「外來訪客」一文。

 

結論

古往今來,世界上有各種樣的宗教、哲學、理論、和主義,其中很多雖然迎合人性,卻實在似是而非,一個不小心,就會跌進陷阱中,新紀元運動只是其中之一。基督徒如果將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建築在聖經上,就可以避免錯誤。

 

 



[1] Deborah Hughes & Jane Robertson-Boudreaux, Metaphysical Primer (Estes Park, CO: Metagnosis Publications, 1991), p. 2. [2] Ibid., p. 46-47. [3] Neal Donald Walsc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Conversions with God (Charlottesville, VA: Hampton Roads, 1999), p. 298-99.  [4] David Moore, Christianity and the New Age Religion (Atlanta, GA: Pendulum Plus Press, 1992), p. 50-51. [5] Ibid., p. 52. [6] Ibid., p. 115-116. [7] Ibid., p. 241. [8] Hughes & Robertson-Boudreaux, Metaphysical Primer, p. 11-12. [9] Steven Lee Weinberg, ed., Ramtha: An Introduction (Eastsound, WA: Sovereignty, 1989), p. 73. [10] Ibid., p. 154. [11] Walsch,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Conversions with God, p. 304-05. [12] Moore, Christianity and the New Age Religion, p. 193. [13] Hughes & Robertson-Boudreaux, Metaphysical Primer, p. 50. [14] Weinberg, ed., Ramtha, p. 6. [15] Brad Scott, Embraced by the Darkness (Wheaton, IL: Crossway Books, 1996), p. 107. [16] Sanaya Roman, Living with Joy (Tiburon, CA: HJ Kramer, 1986), p. 42. [17] Ibid., p. 44. [18] Ibid., p. 58.  [19] Ibid., p. 123. [20] Scott, Embraced by the Darkness, p. 189. [21] Richard Bach 著,王石珍譯,夢幻飛行(台北﹕方智出版公司,民國84年),王季慶總序,p.7。[22] Pat Rodegast & Judith Stanton, comp, Emmanuel’s Book (New York: Some Friends of Emmanuel, 1985), p. 47. [23] John Ankerber and John Weldon, Encyclopedia of New Age Beliefs (Eugene, OR: Harvest House Publishers, 1996), p. 4. [24] Kenneth Wapnick, A Talk Given on A Course in Miracles (Roscoe, NY: Foundation for “A Course in Miracles”, 1993), p. 46-47. [25] Ibid., p. 76-79. [26] Randal Baer, Inside the New Age Nightmare (Lafayette, Louisiana: Huntington House, 1989), chapter 6. [27] Moore, Christianity and the New Age Religion, p. 49. [28] Ibid., p. 118-110. [29] Ibid., p. 120-126.

 

 

 

回「新紀元運動」頁

回「中國基督徒需要批判心理學」主頁

回「為真道爭﹕護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