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不分男女、亦男亦女:双性化Androgyny

张逸萍

 

 

我们都常在教堂内外听到「男女有别」的流行心理学理论,例如「水牛蝴蝶」,或者「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所以,我们的印象可能是这样:女人柔软、被动、依赖、情绪化、容易流泪、比较感性、对数学没有兴趣、喜欢讲话、非常罗曼蒂克;男人却刚刚相反、有闯劲、独立、粗豪、体格强壮、不易落泪、擅长数学理化、木讷寡言、不懂风情。不但如此,人际问题、婚姻问题,似乎都源自男女不同,所以必须明白,加上学习沟通技巧,问题才能解决。

 

性别角色是学来的

可是,当那些六十年代读大学的基督徒心理学家们,还在讲台上教导「水牛蝴蝶、男女有别」时,外边的心理学理论已经时移易转,现在的新趋势是要推翻这样的定型。

虽然心理学家们并不否认男女有生理上的不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和社会学习理论者现在认为,性别角色是从观察他人学来的,用一句行话讲,叫做「操作约制」(Operant conditioning)。据说,男孩若玩布娃娃,其他人会戏笑他,若玩足球,父母为他高兴;女孩则学著母亲化装、以玩具娃娃假装照顾婴儿,人人认许。于是,因为这样的观察学习,大部分人认为适当的行为就是:男人必须男性化、女人也要女性化,才是心理健康。一代接著一代下来,男女角色就变得坚定不移了。[1]  

原来,心理学家容格(Carl Jung)早认为,男女在无意识中,都有另一个异性的性格潜藏在背后。一个强势的大男人会有较为阴柔的女性面存在(Anima);反之一个弱不禁风的柔弱女性,也会有刚强理性的阳性面(Animus)。

新纪元圈子亦早主张「不分男女」(Unisex)。不管你生来的性别是什么,一个心理和灵性的原则是:每个人都要平衡自己里面的阴阳两极,所以男人必须在思想和行为上学得更女性化,而女人反之更男性化。所以人人都感到同辈压力,必须「双性化」(Androgyny[2]

事实上,这也已经变成社会风气。今天有一些思想超前的父母,决心使用无性别(Gender neutral)办法教导孩子。例如最近有父母给孩子起名「Storm」,并拒绝透露其性别。[3] 乐高积布(LEGO)公司的「高乐女孩」产品系列,大概因为有几个芭比娃娃似乎的女孩,有妇女团体恐怕它会导至女童认知过度性别化,故起诉该公司。[4]

 

最新理论:「双性化」

言归正题,最新的心理学家的态度是:我们不应该为男人女人定型,却应该注重个人的不同。

心理学教授 Sandra Bem 首先提出「双性化」的观点,虽然不无争议,但她的理论引起广大兴趣。她说,男人气概(Masculinity)或女性气质(Femininity)不是向度的两个相反极,而是独立的。她继续争论说:心理最健康的人同时具备男人气概和女性气质,她称之为「双性化」。这样的人在有需要的时候,做被视为是男性的事情,或表现出女性的温柔,他们懂得灵活变通。反之,那些只有男人气概或女性气质的人,在生活上适应能力差。[5]换言之,「双性化」有两个好处:更能适应;心理更健康。

在她的代表作《性别视框》(The Lenses of Gender)中表示:我们有一些有色眼镜,其一,以男性为良好,女性为偏差;其二,将性别两极分化,将生活上每一件事情划分为男性的和女性的;其三,以生理为藉口,为上边两个有色眼镜护航。但是,班 姆认为性别角色是文化培养所至,所以她争论说,我们不应该再强调「男女之别」,反之将它化为女性的利益。[6] 就以自己的家庭为例,说明夫妇二人怎样在平衡职业、家事、照顾孩子各事上,完全平等。[7]

希布琳(Carolyn G. Heilbrum)教授说:她相信人类的盼望在于脱离男女性别的两极分化,性别角色不再是牢不可破,以至每个人能自由选择自己的角色和行为。我们应该进入一个「双性化」的理念中。这个古老的希腊文指出一个状况,就是:性别的角色、男女所表达的情绪,不是僵硬派定的。这样的理想可将人从性别的局限中解放出来。[8]

 

基督徒怎样面对?

基督徒应该怎样面对性别角色的问题呢?应该强调它?还是废除它?

1)首先, 无人能否认性别是一个生理上的事实。男女的基因、DNA、激素都有不同,身体各部分构造也有不同,以至他们的行为和情绪表现,亦自然有某程度上的不同。若定要否认这一点,是非常愚蠢的。

但另一方面,性别导至的不同表现在,不是互相排斥的两个极,只是统计上的分别。所以,我们看见,女性一般比较男性柔弱,但不是说,所有女人的体力都比所有男人为差;女性一般比较男性容易落泪,但不是说,所有女人都是林黛玉、所有男人都流血不流泪。

2)圣经明白男女有别,例如它说:妻子比丈夫软弱(彼前三7)。又说:「我愿男人无忿怒、无争论……又愿女人……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提前二8-9)可见圣经明白,因为男女的不同,所以他们各有不同的弱点。

圣经没有强调它,也从不劝说要废除男女角色。正如肢体各有不同功用(林前十二),眼晴不需要模仿耳朵,耳朵也不必强迫自己变成眼晴。「照主的安排、女也不是无男、男也不是无女。」(林前十一11)即是说:男女各有不同功用。「只要照主所分给各人的,和 神所召各人的而行。」(林前七17

3)虽然圣经教导我们,妻子要顺服丈夫、丈夫要爱妻子(如:弗五),但它从没有说:男的不可烧饭、女的不可当兵。圣经中有一个例:保罗牧养帖撒罗尼迦教会,身兼父母双职:「在你们中间存心温柔,如同母亲乳养自己的孩子。」(帖前二7),又「劝勉你们,安慰你们,嘱咐你们各人,好像父亲待自己的儿女一样,」(帖前二11)。

实际上,我们也常看见有身兼父母之职的人。此外,在各文化各时代,我们都看见有妇女盖房子、当兵;男的当厨师、当育婴院员工等等。有需要的时候,为了爱神爱人,就得去做。所以,当 姆说:「双性化」的人更能适应生活,她基本上是对的。

4)「 双性化」会是否带来更大的心理健康?有几个研究似乎支持了 姆的理论。例如,女性或双性气质的人,比较男性化的人,更适合照顾孩童;但男性或双性气质者,比女性化的人,更能独立自主。可是,全面的研究结果却是杂的。虽然「双性化」的人也许更能应付不同的情形,但他们是否就顺理成章地显得心理更健康,却是另一回事。[9]

我们必须问:什么是心理健康?谁能给下定义?圣经说:「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加五22-23)基督徒相信,这就是最高的心理健康,它和性别角色无关!

5)最后,虽然强调「水牛蝴蝶」没有什么建树,请见「「水牛蝴蝶已被推翻」感言」;但若勉强人人都向「双性化」发展,却有可能叫人忘记圣经中的婚姻、夫妇、家庭的序。基督徒不可不慎。

 

结论

世俗理论随风摆动,从一个极摆到另一个极,「水牛蝴蝶」和「双性化」就是好例子。其中若有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圣经都已经有了。所以,与其问「性别角色应该怎样?」,不如问「我今天应该做什么,才是爱神爱人?讨主喜悦?」

 

 

 



[1] Jerry M. Burger, Personality, 4th ed. (New York: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p. 430-33. [2] Randal Baer, Inside the New Age Nightmare (Lafayette, Louisiana: Huntington House, 1989), p. 125. [3] “Sort of a Trend: Raise Your Kid Totally ‘Gender Neutral’,” (http://www.liveleak.com/view?i=fd8_1308981895 ). [4] 乐高女孩惹争议 妇团控恐导女童认知过度性别化」,  http://www.nma.tv/lego-friends-2012-gender-stereotyping-spoof-chinese/ [5] Burger, Personality, p. 433-34. [6] Sandra Lipsitz Bem, The Lenses of Gender: Transforming the Debate on Sexual Inequality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3). [7] Sandra Lipsitz Bem, An Unconventional Family (New Haven &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8). [8] Carolyn G. Heilbrum, Toward a Recognition of Androgyny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73), p. ix-x. [9] Burger, Personality, p. 436.

 

 

 

分享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36712e0102v4v4.html

 

 

 

 

 

 

 

回「泛滥到处的流行心理学错误

回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