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神秘經歷的新名字﹕「高峰經歷」Peak Experience)和「心流經驗/流暢經驗」Flow

張逸萍

 

想得到成功、健康、快樂嗎?人本主義心理學(Humanistic psychology)為你提供了好些辦法。這些辦法不約而同地,推薦一些異常的精神狀態。這些狀態似乎是心理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新事物,但若比較它們和禪座、瑜伽等所帶來的神秘經歷,實際上大同小異。

 

高峰經歷

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說,人有一些基本需要,就是﹕1)生理上的需要,如食物;2)安全感、被愛和歸屬感;3)自尊/自信(Self-Esteem);4)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馬斯洛表示,人的天性是良善的,但是他有這些基本需要,如果我們滿足它,結果就是健康和成功;如果我們壓制它,就會產生疾病。[1] 請參見﹕「人生有什麼需要?」文。

馬斯洛四層基本需要中最高的一層,也是最引起爭論的一層就是「自我實現」。什麼是「自我實現」?他的第一個定義是﹕「不斷的實現人的潛能和才幹,達成他的『使命』(或作呼召、命運、預定的終點、或天職),更加了解和接納自己與生俱來的本性,不斷邁向人內在的整合。」[2]然後,他又為自我實現下第二個定義﹕「一下子,或者突然的一頃刻,人內在的所有力量被觸發,這一刻是非常見效的,是強烈而愉快的使人更具創意超越自我完全實現他的潛能」。[3]由此可見,那些自我實現的人,就是那些能夠完全發揮自己的潛能的人,不是慢慢訓練來的,而是突然觸發的。馬斯洛叫這樣的經歷為「高峰經歷」(Peak experience)。[4]

馬斯洛對這個高峰經歷還有其他的描寫﹕「是被動的,這樣的"被動"有如東方哲學家,如老子,道家所講的不是自己所選擇的意識[5],和「不是預期的自我發展(例如靈異能力),不是日常的意識」[6],又說﹕「自我實現的人是住在一個靈異的世界之中」[7]。在另一本書中,馬斯洛說﹕「理性主義者視高峰經歷為靈異事物」[8],「在神秘經歷或作高峰經歷之下可以感受到很多的靈感」[9]。所以,馬斯洛坦白的承認,高峰經歷和神秘經歷基本上是一樣的。[10]

非常清楚,自我實現者的高峰經歷就是一個神秘經歷——人利用靈異能力獲得靈感創意,或者突然表現提升。

不但如此,其他心理學家也同意。例如,現代名心理學家派克(Scott Peck)說,自我實現就是察覺超自然事物的發生,從前的神秘主義者和今天的哲人都有這樣的描寫,只是他們所用的名字不同。[11]

因為馬斯洛的早期著作都是寫在新紀元運動剛剛開始的時候,所以書中並沒有新紀元名詞,也沒有介紹新紀元技術。可是,它和新紀元運動的結合是有目共睹的。不但在美國,在中國也大行其道。在中國人的潛能開發網絡中,不難看見有書籍或學習班,推介佛、禪、催眠等辦法,創造高峰經歷,使人獲得身心靈健康。[12]

 

心流經驗

「心流經驗/流暢經驗」(Flow)是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米哈里.契森米哈里Mihaly Csikszentmihalyi)所發明的一個名詞,意指一個人因極度專注而忘我的經歷。

無論人在做什麼,可能是爬山、打網球、醫生動手術等等,當他能完全沉浸於某種活動當中,而忽視其他事物存在的狀態。在此狀態中,工作變得愉快,這就是他所講的「最優經驗」(Optimal experience)。此外,這些經歷似乎是自發的,不需要任何努力而產生的。契森米哈里稱之為「心流經驗/流暢經驗」。[13]

如果一個人完全沉醉於當前的工作,他會暫時忘記其他事情,這一點不足為怪,我想很多人都曾有這樣的經驗。但是,我們若留意冥想的一貫模式,就會知道,所有冥想的辦法,不外集中精神。集中精神於什麼呢?就視乎人跟隨哪個師傅。可能是集中精神於呼吸、一個畫面、身體一部分、一句咒語(Mantra)等。因為過度的專注,往往把人帶進冥想狀態。請見「冥想」文的解釋。所以,專注於爬山或打網球,可以達到同樣境界。

契森米哈里所講的專注,並非每天生活上的專注,因為心流經驗的結果包括(1)覺得自己有力量控制環境;(2)失去自我意識,(即中國人常講的忘我,或與天地合一);(3)失去時間的感覺。[14]  同樣地,一本心理學課本解釋高峰經歷說﹕「在高峰經歷中之人,超越時間和空間,憂慮消失,反之,感到和宇宙合一,且片刻地感到有能力和美妙。」馬斯洛稱之為『個人的天堂之旅』。[15]

上邊所講的結果,其實也是一般冥想的結果。《新聞週刊》(Newsweek)和《時代雜誌》(Time)都曾經報導,近年一個新研究。研究員使用磁共振影像掃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人在冥想狀態下的腦部變化,他們選取不同宗教背景的冥想者,有禪宗佛僧、瑜伽行者等等,但結果仍是一樣。研究員發現,當人進入冥想高峰,大腦掌管專心的位置(seat of attention)會亮起來,而腦部其他地方則暫時停頓,沒有活動,包括處理官感,和使人感受到時間和空間的大腦頂葉(Parietal lobe)。[16] 怪不得他們失去自我意識、時間感覺、感到和宇宙合一。

將心流經驗和冥想相提並論,並非蓄意抹黑。契森米哈里也曾表示﹕練習瑜伽,需要忽視外界事物,只注意自己願意留意到的,結果有能力控制心靈。所以,他說﹕「瑜伽和心流極度相似。……我們可以視瑜伽為最早期和最有系統的心流經驗。」此外,契森米認為禪宗冥想和東方武術也可達到同樣目標。[17]

雖然契森米哈里理論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使人無論在什麼工作和情況下,都感到愉快和享受,但是「心流」也早被利用在成功上。《美國新聞》報導說,奧林匹克運動員早運用這方法,使自己在運動場上的表現達至高峰狀態,因為「心理學家說,當人在一個出神的『流暢』狀態,精神集中於幾件事物,而內在思想完空白……」,表現提升。評論者說,這是「從前被視為靈異伏都教巫術(voodoo……裝備一個人的靈異能力……來自佛教禪宗大師……新紀元的概念……。」[18]

 

結論

可見「高峰經歷」和「心流經驗/流暢經驗」二者,都是不過是冥想狀態帶來的神秘經歷。

它們又是好明證,證明今天的心理學和新紀元運動界線難分。弟兄姐妹們修讀心理學課程,不可不知、不可不慎。



[1] Abraham Maslow,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3rd ed.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1999), P. 6. [2] Ibid., p. 31.  [3] Ibid., p. 106-07. [4] Ibid., p. 84-85.  [5] Ibid., p.97. [6] Ibid., p. 218. [7] Ibid., p.232. [8]Abraham Maslow, Religions, Values, and Peak-Experiences (New York, NY: Penguin Books,1994), p.59. [9] Ibid., p.75. [10] Ibid., p. 19-21. [11] Scott Peck, The Road Less Traveled (New York: A Touchstone book, 1978), p. 230. [12] 例﹕廖閱鵬,超意識煉金之旅﹕真我的核心修練學習班,2008。(http://www.souland.com/cn/trueself.htm[13] Jerry M. Burger, Personality, 4th ed. (New York: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1997) , p. 335-36. [14] Ibid., p. 336. [15] Ibid., p. 334. [16] Sharon Begley, “Religion and the Brain,” Newsweek (May 7, 2001): 52-57; Joel Stein, “Just Say Om,” Time (Aug. 4, 2003): 49-53. [17]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Flow: The Psychology of Optimal Exper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90), p.103-06. [18] William F. Allman, "The Mental Edge," U.S. News & World Report, August 3, 1992. (http://www.usnews.com/usnews/culture/articles/920803/archive_018148.htm)

 

分享於:http://www.facebook.com/lois.chan.568/posts/151582661700244

 

 

 

回「心理學和新紀元運動」頁

回「中國基督徒需要批判心理學」主頁

回「為真道爭辯教學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