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交鬼的容格(Carl Jung

节录自心理学不合圣经第八章    

           

很多基督徒可能从未听过容格的名字,但是他在教会内大有影响,他影响了讲台、书籍、和活动,譬如经常有人用「米尔之-碧士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简称MBTI)这个名词。「守诺者」(Promise Keepers)把禧加(Robert Hick)的书《男性的旅程》(The Masculine Journey)送给50,000人。这些例子,可以显示容格的影响。基督徒必须对容格的教导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有所警诫和谨慎。

容格对基督教心理学的影响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间接的。受容格影响的基督徒将容格的理论融合于他们的心理治疗中。他们可能采用他的性格类型、个人无意识、解梦、和各种原型archetype,藉以明白和辅导当事人。其他基督徒所受的间接影响如:内在医治、十二步(12-step programs)、基于容格的性格类型的MBTI,还有他的内向 外向(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理论。

容格选择精神医科,因为这样他可以混合他对医学和灵异事物的兴趣。他解释说:

只有这样我可以同时并用我的两种兴趣,让它们合力发展。这个学科同时涉及生理和灵异事情,我到处找都找不到。最后,只有这里,大自然和灵界可以互相影响。[i]

容格虽然否定基督教,他却对灵界有强烈的兴趣。当容格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他无法分辨耶稣和他在恶梦中所见到的一个怪物,后来他认为这个怪物是一个巨大的阳具图(phallus[ii]。他说:

这个梦中的阳具图,在各方面都似乎是一个来自地底的神,「不必提说它的名字」,在我整个年青时代,每当有人认真地讲到主耶稣的时候,它就会出现。对我来说,主耶稣反而没有这么真实、没有这么可接受、没有这么可爱,一次又一次,我会想到耶稣的这个地下副本,一个不请自来的可怕启示┅┅在某程度上,耶稣是一个死亡的神,他也有一点用,真的,他把晚间的恐怖赶走了,但是他自己却是一个闹怪样的、钉死了的、运身是血的尸首。[iii]

除了他的父亲是路德会的牧师以外,他八个叔伯都是牧师,所以容格一定曾经有机会听福音。[iv]他以后的态度仍然是不信任基督,他这样说:

我尽我所能去对基督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但是我总是没有办法克服我私下的不信。[v]

 

集体无意识

容格说,人的心理包含各种系统,其中有个人无意识(personal unconscious)和它的情结(complex),还有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和它的原型。容格的个人无意识理论相似于佛洛伊德所创造的那个区域,其中储存著那些压抑了、忘记了、或者疏忽了的经历。可是,容格认为个人无意识「多少是无意识表面的一层」。在个人无意识中,有他所谓的「重感觉的情结」(feeling-toned complexes),他说这是「私人的心灵生活。」[vi]就是人对生命中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感觉和察觉。

容格相信无意识还有更深更重要的一层,叫做集体无意识,就是本能和原型,他相信是与生俱来的、自己不知觉的、普遍人人都有的。他相信这些无意识原型存在于各种行为中,我们可从各种行为和梦境中找到它。原型包括灵魂(anima)和心意(animus),容格相信这些是女性和男性的影像,它们在每个人中担任重要角色。容格曾经讲到他经历中的灵魂,说:

一个女人在我里面骚扰我,引起我很大的兴趣。我想,从一个原始的角度看,她应该是我的「灵魂」,我开始推测为什么灵魂有灵魂这个名?为什么它被认为是女性?以后我明白,这个内部的女性影像是无意识中典型的原型角色,所以我叫她做「灵魂」,在女人无意识中相对的影像叫做「心意」。[vii]

容格额外详细地形容各种原型包括「大妈妈」(Great Mother)、代表天真和更新的「处女」(Maiden)、「孩子」(The Child)、代表永远青春的「葡尔伊通奴」(Puer Aeternus)、「捣蛋者」(Trickster)、「寻找中的英雄」(Questing Hero)、「邪恶的杂交」(Evil Orge)、和「代罪羔羊」(Scapegoat)。他相信神仙故事中的角色常常代表这些原型。他说,「所有的原型都有一个积极的、可爱的、光明的、往上的一方面」,它们也有「消极的、不可爱的、往下的一方面。」[viii]这就和他的「阴影」(shadow)观念相符,他相信阴影包括个人和集体无意识消极的一面,也就是我们所压抑或忽略的罪恶和缺点,因为这些罪恶和缺点不符合我们的自我观念,或者还不知道,所以把它压抑了。[ix]

容格写著说:

假若无意识的第一层就是地面,当我向下去,愈走得深入,景像就愈怪异、愈黑暗。我在洞中发现原始文化的剩余事物,就是在我里面的原始人——一个难得从正常意识接触或了解的世界。原始人的心灵和动物的灵魂近似,正如史前时代,世界只有动物栖居,还未有人类占领一样。[x]

容格的理论是合并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和古代神话。容格说,这个集体无意识是所有人类所共同享有的,所以是宇宙性的。可是,因为它是无意识,所以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探知得到。容格视无意识为人性格的基本构造,个人无意识和自我都建造在其上。

 

容格的心理类型和MBTI

容格发明了类型心理学,包括他叫的「态度类型」(attitude type)。他的基本类型是内向(introversion)和外向(extroversion)。他在这个类型学中又加上他所叫的「功能类别」(function type)。[xi]这些作用包括思想、感觉、知觉、和直觉,然后他进一步描述理性(判断)或无理性(察觉)。[xii]

这个「米尔之-碧士类型指标」是一个详细的性格目录,根据的是容格的心理类型理论。根据MBTI,有下列四个双极的标度。

内向——外向(Introversion--Extroversion)

官感——直觉(Sensing--Intuition)

  思想——感觉(Thinking--Feeling)

判断——感受(Judging--Perceiving)

这四个标度于是产生十六种类型。

 全美研究会议(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这个议会由全美科学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全美工程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医科学院(Institute of Medicine)的成员所组成]曾经调查MBTI,报告说:

1988年,麦加理(Mc Caulley)估计,在美国有1,700,000人使用MBTI为诊断工具。1987年,莫亚(Moore)和胡嘉列举各种使用MBTI的商业、工业、教育、政府、和军事组织。如果我们说MBTI是今日最流行的「明白自己、明白他人」的工具,大概是公平的。可是,不幸,这个工具的流行程度和支持它的研究证据并不相称。[xiii]

换言之,根据研究结果,它不应该这样的流行!这个议会最关心的地方是MBTI缺乏确实性。他们总结确实性的那一段说:「这一段把证据总结,叫我们质疑MBTI是否确实。」[xiv]

这个议会也批评MBTI的推销法:

只不过因为有人用容格的四个性格类型(或者十六种类型)设计测验,又用数学方法来计算,不等于它背后的理论就是科学或者事实。至少,容格的理论只不过是人的虚空理学,圣经曾经警告我们。更坏的话,它的来源是撒但,通过一个导灵(Spirit Guide,或作属灵导师)[1]而来。我们想,基督徒应该不会接受容格的心理学理论,也会拒绝任何从他的理论来的测验。然而,很多基督徒使用MBTI去评估牧师和宣教士候选人、其他工作的申请人、预备结婚的人、还有其他。

 

容格的导灵

因为容格将心理分析变为一个宗教,他应该也是一个超心理学家(transpersonal psychologist),他当然也是一个心理分析理论家。他深深钻研秘术,使用召魂术,又天天和灵体来往,就是他所叫的原型。当他开始写《为死人讲的七篇道》(The Seven Sermons to the Dead)的时候,容格形容他的整个房子「塞满了灵体」,对他大声呼喊,他也说这本书从他涌出来的。[xv]刚刚在这个经历之前,他写了一篇幻想作品,写到他的灵魂飞走了。他说:

这是一件重要的事:自己的灵魂和灵魂,都和无意识建立关系,也就是和所有已死的人建立关系,因为无意识相应于死人的秘密地方,就是我们祖先的地方。所以,如果人有自己灵魂消灭的幻想,就是说它撤退到无意识里去,退到死人的地方去。在哪儿,它神秘地栩栩如生,有点似祖先的集体样式出现,让我们可以看得见。好像一个灵媒,它让已死的人有一个显现的机会。[xvi]

因为容格轻视圣经对召魂术的警告,他认为接触死人或者和灵体谈话没有什么不妥。他说:

这些和已死的人的会谈,变成以后我向他人讲及无意识的先驱:一般的内容和次序模式。[xvii]

所以,他的无意识理论本身就和他交鬼的事有关系。

很多容格的写作都是这些灵体所给的灵感。容格最熟悉的灵体叫做腓利门。起初,他以为腓利门是他心灵的一部分,以后他发觉腓利门不单单是他的内在自我的一个表达方式,容格这样说:

腓利门和我幻想中的其他影像,让我明白一件重要的事,我心灵中有些事物不是我自己制造的,是它自己存在的,有独立生命的。腓利门是一个不属于我的力量。在我的幻想中,我和它谈话,它讲到一些我没有自觉想过的事。我清楚知道它在讲话,不是我┅┅在心理学上,腓利门代表优越的洞察力。对我而言,它是一个神秘人物。有时,它看来相当真实,活生生的像一个人,我在花园中和它漫步。对我而言,它就是印度人所叫的大师(guru)。[xviii]

容格以为他在探索自己的无意识,事实上他是为魔鬼大开门户,让它们影响自己。他起先以为这是从他的无意识发出来的,但事实上是独立存在的东西。他甚至形容自己有魔鬼一样的力气,而且说自己家中有一只鬼。他说:

但是,有一个魔鬼般的力气在我里面,开始的时候,我只想知道我所经历的幻想有什么意义,我心里实在是这样想。当我忍受这些无意识中的攻击,我有一个不移动的判定,我是在服从一个更高的旨意,这样的感觉一直鼓励支持我,直到我掌握这份任务。[xix]

有一个魔鬼在我里面。最终,它的存在是完全证实了。它制服了我。如果我有时表现得冷酷,是因为魔鬼在控制我。[xx]

 

自我神化的符号

容格还有一个钻研他自己的无意识的办法,就是他无数次释译曼达喇(mandala,佛教和印度教用以帮助冥想的图案)。曼达喇是「一个圆的图案,上面有同心的几何图案和神像等等,代表印度教和佛教中的宇宙、总体、或整体。」[xxi]容格说:

曼达喇是我明白自己的密码,它每天对我都有新的意义。我在其中看到自己(即是我的全人)在活跃┅┅当我开始绘画曼达喇的时候,我看见每一件事物、我所走过的路、我的每一步,都引往同一点——即是,那中点。事情愈来愈明显,曼达喇就是中心,它是所有道路的倡导者,引往中心之道,引往个体化之道。[xxii]

 

容格和AA的关系

容格也影响了匿名戒酒会。创立人之一的韦尔信(Bill Wilson)曾于1961年写下面这封信给容格:

这封致谢的信早就该写的了┅┅虽然你一定听过我们[AA],我相信你大概没有留意,早在1930年代,你曾经和你的病人,卢兰(Roland H.)先生的一段对话,对我们团契的开始有著重要的影响。[xxiii]

韦尔信继续在信中告诉容格,他曾经「将自己的绝望坦白的告诉[卢兰]」,没有药品或精神医生可以帮助他。韦尔信说:「无可否认,你耿直和谦卑的说话,是我们社会的首要奠基石。」

卢兰向容格请教,韦尔信有没有希望,容格说,「告诉他,他可能还有希望,他可能需要属灵的或者宗教的经历——长话短说,一个真正的皈依。」继续在信中说:「你推荐一个宗教的环境,然后期待最好的结果来临。」[xxiv]对容格来说,信条或者教义是不必要的,只需要经历。

我们必须知道容格的意思不可能指皈依基督教,因为对他而言,所有的宗教都不过是神话——使用符号去解释精神生活的方法。对容格而言,皈依不过是一个戏剧性的经历,它能大大改变人的展望。容格曾经喧然否决基督教,又用无数的神话原型来代替上帝。

容格给韦尔信回信,有几句讲到卢兰的话:

表面上,他对酒精的沉溺等于在灵性上渴望整全;如果用中世纪的话来说:与神合一。[xxv]

容格在信中提到,酒精这个字的拉丁文是「最高的宗教经历。」即使在英文,酒精常被称为spirits。但是,如果你知道容格的神学和他私下交鬼的事,你一定明白他不是指圣灵,他所讲的神不是圣经中那位神,反之,是一个伪冒的灵体,装成光明天使,会将多人引至灭亡。

 

容格的亵渎

我们可以从容格给佛洛伊德的一封信中,看见他的新异教和他怎样想要用他的心理分析代替基督教:

我期望有一个更好的和更完整的[心理分析]工作,是一个和道德没有关系的工作。我想我们必须给它足够的时间,让它从多方去渗入民间,在知识份子中恢复一种符号和神话的感觉,小心翼翼地将基督转化为一个骗人的神灵,他本来就是,同时又吸收基督教中的灵异力量,目的是为了使这个邪教和神话回复她往日的样子——人因为重获动物的性情和道德,所以狂喜。[xxvi]

如此,容格的目标是要心理分析成为一个包含一切的宗教、一个比基督教更优越的宗教,将基督教的真理变成神话,使基督变为一个招摇撞骗的假神。对很多人来说,如果他们去读罗惠察的书《容格邪教》(The Jung Cult),容格似乎已经达到这个目标。罗惠察说:

在我们的社会中,成千上万的人以容格的想法为他们的个人宗教基础,这样,如果不叫他们对传统的犹太教和基督教冷漠,至少他们也二者同用。在基督教中,容格经历晋升至心理分析阶级,应许为人带来超越的经历,没有人可以在基督教的教堂或者犹太教堂内找到这样的经历。


 

[1] 译者按:新纪元圈子惯称交鬼时所见到的鬼为Spirit Guide。   






容格交鬼的证据

曾经有很多基督徒听见我说“容格交鬼的”,他们马上反感,可能他们在大学甚或教堂都听过容格的理论,不懂分辨,更不知道他交鬼之事。我现在把一些证据拿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事实上,他交鬼是一个公开秘密!
他有一本书,叫做《为死人讲的七篇道》(
The Seven Sermons to the Dead

Image result for The Seven Sermons to the Dead

有好几章的开头都是这样:

「死了的人从耶路撒冷回来,在那里他们没有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祈求我让他们进来,并恳求我的话,然后我就开始了我的教学。」

Untitled7777.png

 

事实上,容格的灵异之处,世俗人士却看得清楚!论及这方面的文章不少,现在只报导其中一段:

「荣格是众多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但是却是心理学家中最「巫师」的人,不仅他的理论玄之又玄,充满了宗教和文化的哲思,他所经历的「灵异体验」,更是令人难以置信。……

他也曾经经历过灵魂出窍;他在古建筑里居然可以看到早在中世纪时已被烧毁的壁画;他曾夜宿古战场,整晚都闻到战鼓声;他也善于做梦,而且做的梦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意义。荣格的老家还因受到灵媒作法的影响,结果导致硬木桌迸裂,铜刀也折成数片……,

至今证物仍在。我们不怀疑荣格的精神状态,但他的体质确实很特殊,他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能经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

荣格也曾经「死而复生」,他晚年患上肺炎,突然「死去」,他看见自己的灵魂离开肉体,然后慢慢上升,到达了天国,在天国游历的时候,忽然看到了他的主治医生,主治医生叫他回去,他便醒来了。……

在个人生活中,荣格甚至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而最为奇特的,当数他的名篇,《死者的七次布道词》,写这篇文章,根据荣格的文章,他「不得不写」。有一天,荣格感觉屋子里闷极了,感觉喘不过气来,忽然觉得满屋子都是亡魂,对著他说「我们从耶路撒冷回来.....」荣格就开始了这次奇特的写作经历。……

在我四周弥漫著一种少有的气氛,我感受到空气中也都充满了幽灵般的实体。接著屋子里也开始闹鬼了我大女儿在夜里看到了一个白衣人穿过房间。另一个女儿也说道,半夜里有人两次把她的被子给掀掉了,她并不是在附和大女儿的话。九岁的儿子也做了一个非常可怕的梦……

周日下午约五点左右,门铃一阵猛响。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两个女孩在厨房,从这里可以看到大门前的空地。我正在门铃旁,所以说听得真切,并看到了那个铃在震动。大家都跑到门旁,想看一下谁来了,但根本没人!我们只能互相望著!我告诉你们,这时的空气非常沉闷!于是我知道肯定要发生什么事情了。整幢房子仿佛挤进了一大群人似的,被幽灵塞得满满的!它们密密麻麻地一直站到门口,我们感觉喘不上气来了。我心中冒出了一个问题「天哪,出了什么事啦?」这时,他们整齐划一地大声喊起来「我们从耶路撒冷回来,在那里我们没有找到想找的东西。」这段话就是《对死者的七次布道词》的开场白。……」

原文网址https://read01.com/KanP2R.html

 

我不得不问,基督教教会怎么能接受容格的理论?此外,还有多少心理学家,因为实践冥想,所以发表的理论也是受灵界影响而得?不可不慎!




 

[i]C. G. Jung,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Aniela Jaffe, ed., Richard and Clara Winston, trans. (New York: Pantheon, 1963), p. 109. [ii] Ibid., pp. 12-15. [iii] Ibid., p. 13. [iv] Ibid. [v] Ibid., p. 14. [vi] C. G. Jung, 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Second Edition, R. F. C. Hull, tran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9), p. 4. [vii] Jung,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op. cit., p. 186. [viii] Jung, The 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 op. cit., p. 226. [ix] Jung,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op. cit., pp. 398-399. [x] Jung,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op. cit., p. 160. [xi] C. J. Jung, Psychological Type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1976), p. 330. [xii] Ibid., p. 342 ff. [xiii] The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n the Mind’s Eye, Daniel Druckman and Robert A. Bjork, eds. (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1), p. 96. [xiv] Ibid., p. 99. [xv] Jung,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op. cit., pp. 190-191. [xvi] Ibid., p. 191. [xvii] Ibid., p. 192. [xviii] Ibid., p. 183. [xix] Ibid., p. 177. [xx] Ibid., p. 356. [xxi]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econd College Edition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1984). [xxii] Jung,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op. cit., p. 196. [xxiii] “Spiritus contra Spiritum: The Bill Wilson/C. G. Jung Letters; The roots of the Society of Alcoholics Anonymous,” Parabola, XII (May 1987), p. 68. [xxiv] Ibid., p. 69. [xxv] Ibid., p. 71. [xxvi] C. G. Jung quoted in Noll, op. cit., p. 188.

           

 

 

 

 

 

 

 

回「心理学理论

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