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心理学不合圣经》译后感言

(刊登于《传》20047-8月)

逸萍

 

 

一位牧师告诉我,他们的长老会要开会,决定能否接受只信圣经不信心理学的人,但是长老们除了听过佛洛伊德的名字,其他一概不懂,所以他请我到他们的长老会去解释心理学到底是讲些什么的,然后再逐一解释有什么不合圣经之处。此事绝非虚构!事实上,我曾经遇见很多基督徒,他们都认为自己不是心理学家,没有资格批评心理学,即使察觉心理学有些不对劲,也不想去追究。为了这个原因,我翻译了鲍谨的《心理学不合圣经》[i],又再写了一本专书,讨论教会中常听见的流行心理学。[ii]

鲍谨在书中深入浅出地概括主要心理学派的理论,让门外汉能明白。现在简单列举几个: 

 

各派理论 

鼻祖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恋母杀父狂(Oedipus Complex),和阳具妒(penis envy)理论已经被现代人认为是色情狂,但是影响仍然存在。他的其他理论,例如人往日的经历储存于无意识中,控制人的行为;人有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和防卫机构等理论仍然流行,也是其他心理学理论的基础。 

另一位鼻祖容格(Carl Jung)比较灵异,他常钻研秘术,而且常常和鬼灵来往。他认为每一个人的无意识的深处是相连接的,他称这地方为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里面有整个人类的历史,还有各种神话中的原型(archetype)。他也研究超自然现象和解梦。容格理论中唯一没有灵异味道的是他的性格类型分析。 

弗罗姆(Erich Fromm)是一个无神论者,但是他的理论常在教会中听到。他认为一个人需要自爱自信,自我接纳,他也提倡「无条件的爱」。又说「爱人如己」就是先去爱自己,才能去爱别人。但是这论点是一个释经问题,因为「爱人如己」一句话并不是叫你先爱自己,上帝不怕你不爱自己,只要求你爱别人好像爱自己一样。 

马士卢(Abraham Maslow)说人是被他自己的需要所推动,最基本的是生理(身体)上的需要,譬如食物,进而是安全的需要(保护、安全),到爱的需要(情爱、友谊、归属),到自信/自尊的需要(尊敬、赞赏),最后是自我实现(self-actualize)的需要(发展人的最高潜能)。马士卢的思想推动了新纪元运动中的人类潜能运动,因为自我实现者的颠峰经历(peak experience)正是神秘经历。(人类潜能运动利用各种新纪元技术,使人的表现提升,或者发展特异功能。) 

罗杰斯(Carl Rogers)有基督教背景,但是他后来放弃基督教,而且晚年转向秘术。他发明「当事人中心治疗法」(Client-Centerd Therapy),不指导当事人,只让他自己做决定。他强调「真实」(be real),而其基要条件是「无条件自我敬重」(unconditional positive self regard)。他和友人推动了美国学校的「价值重申」(value clarification)计划,教导学生有独立思想,对父母的价值观作重新估价,结果破坏传统道德。

 

共通之处 

虽然各门各派的心理学理论表面上不同,但是不难看得出他们之中有很多共通点: 

1)不合圣经的世界观——心理学家中有很多是无神论者,另一些则涉足邪术。佛洛伊德、弗罗姆和埃利斯(Albert Ellis)都是公开的无神论者;罗杰斯从自由派基督教走向秘术;容格交鬼是公开的秘密;马士卢的颠峰经历,实在就是神秘经历。心理学的工作是解释和指导人的行为,所以它不是一门客观的学科,理论发明人的世界观绝对会影响他的理论。 

2)反抗道德——佛洛伊德认为道德是心理毛病,他鼓励放纵,反对约束,赞成自由杂交。马士卢的梦想已经实现在六十年代的嬉皮士现象,他们全心接受他的理论,过著一个自由性爱和满足自己的生活。罗杰斯相信人要真实,所以应该根据自己的道德价值观而行事,不是父母和权威的价值观,结果当然是带来放纵。埃利斯反对上帝而来的道德观点,所以他不喜欢「罪」和「罪人」的字眼。

3)自我主义——上边已经提及,弗罗姆引用圣经支持自爱。马士卢认为自尊/自信是人的基本需要,而且提倡以灵异经历达至「自我实现」。罗杰斯的名句是「无条件自我敬重」,他也认为「自我实现」是人的一个主要推动力。埃利斯也教导无条件的自我接纳,他拒绝上帝,认为人性本善。这些理论和圣经中的虚己、舍己、钉死等教导背道而驰。 

既然心理学在多方面都和圣经直接或间接有抵触,所以鲍谨将心理学比作污染了的溪流,而圣经却是活水,所以他高声疾呼,呼吁大家要丢弃污水,饮于活水泉源。 

 

效用问题

每次和其他基督徒谈到心理学问题的时候,他们常回答说:「帮助了很多人嘛,何必挑剔?」可是,心理学的效用正是它现在大受抨击的原因之一。研究和量度心理治疗的效用是相当新的一个题目,但是已经开始有很多言论表示它的效用甚微。鲍谨在书中,除了说明心理学是伪科学,是个人主观见解之外,他也花了相当多的编幅讨论心理学效用的问题,他引用《Handbook of Psychotherapy and Behavior change》指出不同治疗学派的成积无大分别,进一步的研究显示辅导能否有效,不在治疗理论,却在于(1)当事人是否自动自发愿意改变,这是最重要的一点;(2)辅导员的人际关系品质,譬如他是否和 、真诚、乐于助人等;(3)有机会和他人对话,本身亦具有治疗能力。  

还有一点很值得中国基督徒留意,就是心理治疗对少数民族(中国人正是少数民族)的效用的研究,鲍谨报导说:《Handbook》「指出『我们对少数种族(ethnic minority)的研究不多』,又承认『很多研究员和从业者相信心理治疗对少数种族没有用。』少数种族应该对心理治疗的效用有一个大的问号,再加上一个感叹号。」(p. 59)中国基督徒何必东施效颦?! 

如果是这样的话,不如单靠圣经原则辅导,为当事人祷告叫他有悔改的力量,求圣灵在辅导过程中引导,辅导员为自己的态度祈求,弟兄姊妹们亦应该常常互相关心鼓励。 

 

新纪元运动和心理学 

鲍谨博士夫妇是美国教会中批判心理学的权威,所以心理学家们都说他太偏激。但请让我说一句公平的话,鲍谨除了在书中穿插一些相当激动的说话之外,他的书并不偏激,他对各家各派的心理学理论的批判不但中肯,而且有嫌温和。      

此外,本书对心理学的批判基本上是集中于心理学理论怎样不合圣经,鲍谨博士甚少提到心理治疗中的各种邪术,他没有详细讨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越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如何和新纪元运动结合,我觉得他在这方面是轻描淡写了。事实上,现在心理学的趋势是愈来愈灵异,而且大部分的新纪元思想和技术都可以在流行心理学里找到。 

我自己的博士论文研究指出:大部分新纪元交鬼者所得的邪灵教导都可以在世俗心理学中找到,过半数可以在基督教心理学中找到。邪灵不但教导泛神论、轮回、冥想办法,它们也教导很多流行心理学,其中「自爱、自尊、自信」是一个重要教导,现在教会中常听的内心幼童(Inner Child,即童年经历影响一生),也是邪灵所支持的。希望这个发现唤醒所有基督徒去正视心理学。 

 

急需分辨 

诚然,心理学并非完全不合圣经。正如摩门经、佛经、孔子学说、共产主义等,都是有错有对、有好有坏。但是半真半假的事物反而是最危险的,所以我们不怕用圣经来批判这些在教会外面的哲理,但是心理学已经在教会内,反而没有人去批判。在美国教会就不同了,自从心理学被带进教会之后,不断有人提出异议,有书籍指出心理学不合圣经之处,有神学家发起「圣经辅导」以对抗心理学的影响。那些信仰纯正的,尤其是比较严谨的基督徒都会留意到心理学的问题。 

文首的牧师和教会显然有点问题,一般信仰纯正的教会都不至如此。但是中国人为了怕得罪人,避免质疑心理学,以至信徒不能分辨什么是流行理论,什么是圣经真理。所以我诚恳的希望所有信仰纯正的教会、神学院、出版社、杂志、网版等不要压制批判心理学的言论,好让信徒有分辨的资料。 


 


[i] Martin and Deidre Bobgan, The End of Christian Psychology (Santa Barbara, CA: EastGate Publishers, 1997). (鲍谨博士夫妇合著, 陈张逸萍译。《心理学不合圣经》台北:天恩;New Jersey:生命出版社,2003年。)[ii] 张逸萍。《心理学偏离真道》台北:天恩;New Jersey:生命出版社,编印中。

 

分享於:http://blog.sina.com.cn/s/blog_c036712e0102vll3.html

 

 

 

回「有文章」

回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