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简体  

不要误导众信徒,回应陈天祥等

(回应陈天祥,「不要误导读者回应林慈信与张逸萍」(一至五)《时代论坛》第1147-51期等)

刊登于《时代论坛》第一一五三期.○○九年十月四日[1]

 

张逸萍

在陈天祥和罗丽雯的「心理学是末世大迷惑?」[1]之后,我和林慈信发表了「心理学不是末世大迷惑?」[2] 然后有一些回应。[3]细读这些回应,我觉得是误导众信徒。我们的文章有五个论点:心理学不是真正科学、心理学和圣经对立、心理学不是上帝的普通启示、心理学和新纪元运动有关、圣经足够为人生指导。但是他们使用绝大部分的编辐只为辩卫心理学是科学,其他论点若不提,就是轻描淡写的过去。这是一种误导手法

拼命挤身科学家行列

陈天祥认为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不同,我们对科学应该有不同的定义:「我想没有人会接受这么狭窄的定义吧。」[4]

如果一定要修改定义,才能挤身于科学行列,表示自己不是「正牌货」。试想,我们为什么从未听见有化学家、物理学家需要为自己的学科是真正的科学而辩论。另一方面,如若另有定义, 伽也算科学!

陈天祥:「心理学也是一门独特的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与研究者相同的人,严格的控制有一定的困难……而内心是隐藏的,不能直接观察……因此争论性非常之高。」所以他说我们不懂心理学,指它为「非科学」。[5]

正因它的研究对象不是没有自由意志的物质,所以它是非常不准确的。但我们并没有说「非科学」,是说「伪科学」,这是虚构、诬告、误导信徒。

陈天祥说:「心理学的每一个研究成果,都会被其他心理学者评论,所作的实验会被重复,若有错误,成果会被质疑、修改或否定。」[6]

真的吗?现在让我随便举一个最近读到的例:专家研究指出,女性婚后全心放在孩子和家庭上,当子女离家,她「要向丈夫、儿女、家人、世界去证明自己的能力……这时婚外情随时都可能……而男性在早期对事业抱有很高的理想,到了中年,觉得没有什么突破,这时候便想回家。」[7] 世界上有各种样的人和各种样的夫妇,但请问,有多少家庭是这样的?90%50%20%?你会质疑、修改或否定这理论吗?

我们提出心理学是伪科学这一点,是想指出心理学的可信性和理论的预测能力甚低。

「愚蒙人是话都信;通达人步步谨慎。」(箴十四15)通达人什么意思?「心中有智慧,必称为通达人。」(箴十六21)那么,拥护心理学的人是有智慧?还是反智?

余创豪、黄国栋最后也不免说:「平心而论,心理学是否属于科学?……迄今还未有定论。」[8]

当讲到有关Koch批判心理学的语录,陈天祥说:「这种自我批评,正如上面所说的,是科学的本质。」[9] 虽然自我批评不叫心理学有资格成为科学,但我同意,懂得自我批判的人至少是诚实的。陈天祥又说:「这些评论,在心理学里多得很。」[10] 那么,为什么基督徒却不能在教堂里对心理学有负面的话?

 

科克语录的风波

陈天祥指控我虚构科克(Koch)的语录,至少他说安克伯或他所引用的Bobgan虚构。[11] 因为文章的字数,我的描述是简化了一些,但绝无虚构。

我翻译安克伯的《真相系列》,他引用Bobgan的《Psychological Way》,Bobgan引用Koch在《今天心理学》的文章。[12] 陈天祥不喜欢那些他自己不愿意听的话,所以蓄意挑剔

我找到这篇文章,现在来回答他的五个指控:[13]

1)陈天祥:「这不是一个研究,而是回顾——A Study」大可翻译为「研究」,「回顾」只是陈天祥的选择而已。

2)陈天祥:「这个回顾基本与『心理学和心理治疗是否连贯』没有多大关系。——「心理……是否连贯」这句话是Koch自己在《今天心理学》文的结论,原语录是:「I think it by this time utterly and finally clear that psychology cannot be a coherent science.」他文章的标题也是「Psychology cannot be a coherent science.」为什么Koch故意使用「coherent」一字,因整篇文章讲到心理学的理论和发现,随著专家变迁,没有什么是一致被认定和同意的,他叫这些心理学上的发现和理论为「伪知识」(pseudo-knowledge)和「无意义的思考」(ameaningful thinking)。同一原因,诚实的心理学家也称心理学为「伪科学」(pseudo-science)。

3)陈天祥:「这回顾集应译作《心理学一门科学的一次研习》——不知道陈天祥曾否参加过翻译工作?翻译是一门艺术,没有什么一定的答案,翻译者为求达到「信达雅」而选择用字。

4)陈天祥:「全套只有六册,计划要出的第七册没有出版——「七册」来自《今天心理学》对该文作者的介绍:「The results appear in seven volumes entitled …」如果引用这一点证明所有批评心理学的人都是撒谎的人、攻击整套《真相系列》、攻击推荐《真相系列》的人、批判《今天心理学》,是否太拼命了?找不到更好的藉口?

有没有可能:(a)第七册在香港找不到(b)文章刊登时,仍在计划出版第七册,但后来取消(c)第七册后来和第六册合拼?陈天祥有没有调查过?

5)陈天祥:「科克并没有作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陈天祥的逻辑是否混乱一点?他自己也知道该语录来自《今天心理学》(上边已经列出),怎么又到《Psychology: A Study of a Science》去找,而且只看三册!无论如何,该研究衡量心理学是否科学,Koch是该研究的领导人,他的结论在上边清楚可见。

后来陈天祥说我蓄意删掉「一贯性」一词,于是意义大大扭歪。[14] 我同意,我是为了整篇文章的字数而删除它,但意义并不改变,因为有什么真正科学没有一贯性?只有伪科学,如心理学。

陈天祥又说:「那些护教人士,受著波敢或其引发的文章所影响,以至混淆事实。……合作泡制出科克的故事,且愈传愈离谱。」如果没有那篇文章或这个研究,陈天祥可以说我们在泡制故事,但是那篇文章和这研究是实有,所以陈天详这话是谎言,是诬告,误导他人。

至于Gaudiano介绍 Lilienfeld书语录翻译问题的指控,是因陈天祥的翻译风格和我不同。这些心理学家对心理学的批判,并不因此而一笔勾消。我所引用的Leahey的书《心理学酷似邪术》和Paul Lutus在网上的文章,陈天祥没有评论,无言以对?

 

其他论点避而不答?

至于心理学是否上帝的普通启示,余创豪、黄国栋只讲了一个笑话打圆场;[15] 陈天祥答应日后讨论。[16]

我不知道陈天祥的神学思想,也不知道他将怎样辩卫心理学是上帝的普通启示。我猜他大有可能修改定义,(正如他辩卫心理学是科学一样),但是,他怎样说服我们,心理学从上头来呢?我们拭目以待。

「心理学是上帝的普通启示」的藉口是柯联思(Gary  Collins)所发明的一个老掉牙的藉口,可惜他对「一般启示」的了解错误,我们在文章中已经解释过。但自从他发明这个藉口之后,基督徒心理学家们都喜欢套用。很多基督徒心理学家从未接受过神学训练,所以不知道。但根据陈天祥的自我介绍,他曾经接受神学训练,居然一样不明不白。我想我可以使用他自己的话回答他:「态度,却好像是找到了一节圣经金句,一个永恒真理,」[17]「不知底里,把这些胡说八道的书奉为降魔宝剑。」[18]「合作泡制……故事,且愈传愈离谱。」[19]「变成瞎子带领瞎子,盲目胡说。」[20]

我们文章的其他两个论点:心理学和圣经对立、圣经足够为人生指导,他们三人完全没有提及。希望读者忘掉?

事实上,最重要的一点,陈天祥、创豪、黄国栋都没有回答:心理学和新纪元界线难分。正因这个问题:(1)不管心理学是否真正的科学,基督徒就不应该接纳;(2)请不要再说它是普通启示,否则就是亵渎;(3)难怪它和圣经如此对立。

 

心理学和新纪元界线难分

陈天祥等人的回应只集中在辩卫心理学是科学这方面,而忽略其他论点,尤其是最大的问题——心理学和新纪元运动现在界线难分。

什么是新纪元?我给它的定义是——将东方宗教、西方玄学、和各种迷信、邪术,重新包装,以迎合现代社会人士。如果你请一个基督徒学习冥想,他一定拒绝,甚至非基督徒也大有可能回避;但若你对他说:这是一个心理科学技术,叫做积极思想之类,甚或松弛技术,那么他们就疑心消除。因此,很多研究者都指心理学为导引新纪元走进社会、学校、教堂的最佳桥梁。

 

心理学的邪术渊源

事实上,心理学从开始就和异教思想、邪术有涉。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曾经使用催眠术,但后放弃催眠,改用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和解梦。

另一个鼻祖容格(Carl Jung)十分灵异,他研究、练习、推荐各种冥想技术,又研究瑜伽、佛教等。因他所发明的理论可解释灵异事情,所以在新纪元圈子中大受欢迎。

容格交鬼是一个公开秘密。他曾形容自己的整个房子「充满了灵体」,家人都觉得在闹鬼。他说:「腓利门(Philemon[一个灵体])在我里面对我讲话,我感到不得不处理和表达这些话。」于是《死人讲的七篇道》(Septem Sermones)从他里面涌出来的。此事就是他「日后的无意识理论的前奏」。之后,他常听到死人的声音。[21] (我必须问:他的理论有多少直接间接来自鬼灵?)陈天祥可能想办法圆说,但大有人同意容格交鬼。[22]

罗杰斯(Carl Rogers)不大力推动冥想,但也承认有冥想经历。[23]他晚年的思想也渐渐接近新纪元,他预言将来的人类,不但对道德开放(他自己反抗传统道德,例如主张开放式婚姻等),更对变异意识状态(冥想)、灵异现象、神秘宗教的观点感兴趣。[24]

今天,罗杰斯的预言应验在我们眼前,心理学功劳不少。

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家喻户晓,他所讲的第四层需要,就是「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和其「高峰经历」(peak experience),最引起争论。马斯洛坦白承认,高峰经历和神秘经历,基本上是一样的。[25] 达到此境界的人,就实现了自己的潜能。换言之:藉著各种冥想或瑜伽等新纪元技术,提升潜能,于是成功致富。

 

愈来愈新纪元

不奇怪,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后来在社会上推动了新纪元运动中的人类潜能运动;在学术界中发展出更灵异的「超越个人心理学」(Transpersonal Psychology简称:超心理学)。

根据「超心理学协会」的介绍,它是结合现代心理学和属灵事物的一新兴学派。一面继承马斯洛的观念,另一方面,它的渊源可追溯于佛教、道教、印度教、回教神秘宗、天主教和东正教修士等等的做法。[26] 请不要以为这是一个旁门左道,它现在越来越流行。《今天心理学》(Psychology Today)杂志上常常出现超心理学课程的广告,大学亦纷纷开设课程。

加州大学圣地古斯分校(U. C. Santa Cruz)校外课程是为在职人士进修而设,所开设的课程都是最新颖最需求的,留意一下它的课程,可以看见任何学科的趋势。我留意到很多冥想和新纪元的心理学课程,有一次,有一个吓坏人的课程:「你的亲人活在你里面」,课程简介说:「本课程教你怎样和已死的亲人继续交往……」[27] 心理学教人交鬼!

坊间书店有两本书,一本叫《笨蛋读的心理学》[28] ,一本是《白痴心理学导论》[29],名字很有趣,表示这两本书是写给完全不懂心理学的门外汉,给他们一个最简单的介绍,所以它们的内容一定是最基本的资料。我发现两本书都谈到催眠术和冥想两个题目。

事实上,新纪元思想,如泛神、道德相对、自我主义等,也在心理学中常常出现。

弟兄姐妹们,你若需要找心理辅导,请先确定治疗员不使用邪术,她或他的思想没有新纪元成分。

 

《邪魔登讲台:心理学和邪灵启示》

可能有人说:既然有学者使用冥想催眠等技术,也许是可以接受的。说到底,新纪元是否等于祸害?

如果说,凡有「新纪元」标签的事物都是邪恶的,也许难于说服所有人。但若说,邪灵藉著交鬼之人所发表的谈话,基督徒都应该拒绝,这否很合理呢?(也许陈天祥不同意,说这是思想模式错误。)

拙作《邪魔登讲台》[30] 的研究指出,邪灵藉著新纪元通灵人士(交鬼者)所发表的教导,大部分可以在世俗心理学中找到,过半数可以在基督教心理学中找到。

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吻合呢?我想原因有二:(1)心理学愈来愈新纪元化,所以很多心理学家,包括基督徒心理学家,都推荐和教导各种冥想技术,和新纪元哲理;(2)邪灵们不但教导泛神论、轮回、冥想办法, 它们也教导很多新纪元人生哲学和流行心理学。请见下面的例子:

一只邪灵说:「这内心幼童(Child within)没有获得足够的爱」,我们需要让他(或她)获得所需要的,否则,这孩子将「倔强地拒绝长大」。结果,有些人在他们的成年人生命中,「不断将他人视作父母」,「很多人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中,是寻求一个母亲,不是妻子、爱人、或朋友。」他们可能找到一个愿意扮演母亲角色的人,虽然如此,「他们终于还是会说:『无论你多努力尝试,你总不是我的母亲!』」无论如何,他们继续「将每一个人当作自己的母亲。」[31]

它的意思就是说,童年伤害造成成年后的人际关系问题。请问这和我们常在教堂中听到的心理学是否有很大的分别?如果有基督徒不知道今天教会流行原生家庭探讨,追究父母祖宗三四代怎样伤害自己,他是活在另一个现实里。

有谁没有听过自爱自尊?想我们在教堂内外都听过上百万次!现在请见另一只邪灵的书《喜悦之道》:有一章「自爱的艺术」,里面的次标题包括:「爱自己就要按你的现状来接纳你自己」「爱自己就要离开内疚」等;另一章「自我尊敬、自我尊重、和自我价值」,次标题包括:「你怎样对自己,别人也怎样对你」「自我价值就是注重你的感受」等。[32] 此书的内容和流行心理学相似之处,我预期任何基督徒读到它,都会瞠目结舌。

任何圣经里没有的道理,无论是邪灵们发明,或是支持,基督徒都不应该接受。

还有更多的例子,请见我的网站(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再请读《邪魔登讲台》,然后作个判断,请勿让其他人影响你。

 

辩论方向

任何人若要回应,请不要继续只辩卫心理学是科学,因为和上边陈天祥述的问题比较,心理学是否真正科学并不重要。

请回应者回答:

1)为什么心理学是上帝的普通启示?陈天祥和罗丽雯在第一篇文章中,说心理学是上帝的普通启示共六次之多,我希望他有一个解释。(事实上,陈天祥还有其他类似的误解,例如他说,心理学是圣经所讲的知识,[33] 因为编幅,我将在自己的网站上点出错误。)

2)既然心理学里有这么多的新纪元思想和技术,甚至邪灵教导,为什么还把它带到教会来?这样做是对信徒有益?还是污染教会?

若仍避免回答,另而言他,或只抓著一个语录夸大,误导读者,那么继续讨论是浪费大家时间,浪费《时代论坛》编辐。

 

结论

恐怕我的书籍和文章会影响一些人的生意,所以我预期有人反驳、吐骂、恐吓、歪曲事实、人身攻击,但是上帝给我看见这些问题,为了警惕弟兄姐妹们,即使殉道,我亦绝对不敢做一只「哑吧狗」(赛五十六10)。

弟兄姐妹们,基督徒辅导们,我所陈列的问题还不够多吗?何必在洗澡水中苦苦寻搜可能存在的婴儿?请回到圣经去,用圣经辅导、以圣经为人生的唯一指导。

 

 

 


 


本文为一系列的讨论中的一篇,其他文章请见:


心理学不是末世大迷惑?

 

不要误导众信徒,回应陈天祥等

继续回应陈天祥的不要误导读者……」

 

回应余创豪、黄国栋、邹肾程

 

心理学引进异教元素新纪元思想和技术),误导信徒

 

回应黄国栋超乎寻常的证据﹕《邪魔登讲台

 

回应余创豪、黄国栋等

.

?反什么?反米缸


[1] 本来是我以两篇3000字的文章,分别送到《时代论坛》,但编辑们把它们合拼。当我把第二篇「心理学和新纪元界线难分」稍为修订,再送到《时代论坛》,已经太迟,这里包括的是修订版本。



[1] 陈天祥、罗丽雯,「心理学是末世大迷惑?」(上、下),《时代论坛》11301131期。[2] 林慈信、张逸萍,「心理学不是末世大迷惑?」,《时代论坛》第一一四○期。[3]余创豪、黄国栋,「末世大迷惑?谁迷惑了谁」,《时代论坛》第1142期;陈天祥,「不要误导读者,回应林慈信与张逸萍」(之一、二、三、四、五)《时代论坛》第11471148114911501151期。下称回应一、回应二、回应三、回应四、回应五。[4]回应一。[5] 回应一。[6]回应一。[7]邱清泰,「中年危机下半场再攀高峰」,《家新双月刊》,200811-12月,第四十五期,页5[8]余、黄,「末世大迷惑?谁迷惑了谁」。[9]回应二。[10]回应二。[11]回应三。[12] Sigmund Koch, “Psychology cannot be a coherent science,” Psychology Today, September, 1969.[13] 都在回应三。[14]回应四。[15]余、黄,「末世大迷惑?谁迷惑了谁」。[16]回应一。[17]回应二。[18]回应三。[19] 回应三。[20]回应三。[21] C. G. Jung, trans. by Richard and Clara Winston, ed. by Aniela Jaffe,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New York: Pantheon Books, 1963), p. 189-192.[22] 请到google,以Carl Jung, spirit, Philemon搜寻一下;还有其他书籍如此表示。[23] Carl Rogers, A Way of Be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1980), p. 129-30.[24] Richard Evans, Carl Rogers: The Man and His Ideas (New York: E.P. Dutton and Co., Inc., 1975), chapter on “The Emerging Person.”[25] A.H. Maslow, Religions, Values, and Peak-Experiences (New York: Penguin Books, 1994), p. 19-21. 请再见「新纪元运动(5)http://www.chinesechristiandiscernment.net/NAM/Nam5.htm的解释。[26] Association of Transpersonal Psychology 的网版  http://www.atpweb.org/[27]  UCSC Extension course catalogue, Winter 96, Psychology # X480.12, “Your Loved One Lives on Within You.”[28] Adam Cash, Psychology for Dummies (New York: Hungry Minds, 2002), p. 39-42.[29] Joni E. Johnston, The Complete Idiot’s Guide to Psychology, 2nd ed.  (New York: Alpha, 2009), p.107-09. [30] 张逸萍,《邪魔登讲台》(Towaco, NJ:生命出版社,2009)。[31] Lazaris, The Sacred Journey: You and Your Higher Self  (Palm Beach, Fl: NPN Publishing Inc., 1988), p. 118-120.[32] Sanaya Roman, Living with Joy (Tiburon, CA: H. J. Kramer, 1986),  Ch. 5 and 6 table of content.[33] 回应五。

 

 

回主页